對於新手父母而言,最害怕的莫過於寶貝哭鬧不休。尿布也換了、奶也餵了、也不是太熱或太冷,到底小寶貝還需要什麼?小嬰兒經常性不明原因的哭鬧,其實有時候可能是腸絞痛所引起。在寶貝不舒服時,若能給予寶貝適當的撫慰,也能減緩腸絞痛所引起的不適感。

 

【採訪撰文/湯佳珮;諮詢/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張芳瑗;攝影/張明偉;model/芊嬡、得瑄】

 

如何判斷是否為腸絞痛

小嬰兒突然哭鬧不休,是不是腸絞痛?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芳瑗表示,目前醫學界對於造成嬰兒腸絞痛的確切原因仍無定論,僅能推測可能是因剛出生的小朋友腸道蠕動功能還不夠成熟。

 腸絞痛雖然目前仍沒有辦法確診,但仍可由一些跡象來判斷是否為腸絞痛:

*每天幾乎都在特定的時間點哭鬧,哭鬧頻率1天約1~2次,每次約可長達2、3小時。若非每天哭鬧,一週至少也有3、4次以上。

*嬰兒哭鬧時,肚子摸起來脹脹的、硬硬的,也常把腿部弓起來或是不斷拳打腳踢。

*沒有合併其他嘔吐、解血便、腹瀉或發燒的症狀。

 

 

哭鬧時檢查較準確         

腸絞痛常見的症狀為腸道痙攣疼痛、腹部鼓脹。若 已確定嬰兒本身沒有其他特殊疾病,那麼很可能就是腸絞痛。如何判定是不是其他疾病所造成?張芳瑗醫師指出,若符合上述所有條件,也已排除是肚子餓了、尿布 濕了、衣服穿太多或太少等可能原因,當嬰兒正在哭鬧不安的時候,最好先帶去醫院接受檢查,嬰兒正不適時所作的評估可能較準確。醫護人員主要會先測量呼吸、 心跳、體溫等生命跡象,再藉由醫師詳細的身體檢查,排除幾個可能引起嬰兒不適的生理疾病,如果確定沒有任何疾病,則多半會歸因於腸絞痛;同時醫護人員也會 提醒家屬注意事項並提供衛教,若嬰兒仍有持續的症狀,也請爸媽定期於門診追蹤評估。

 

 

先將其他確定的病因排除

張芳瑗醫師形容,「腸絞痛就像是一個筐筐裡面夾雜了一些醫學目前仍無法確定的原因。醫師會先用『刪去法』將筐筐內其他可能造成嬰兒哭鬧不休的病因排除,若還是找不到答案、再加上符合腸絞痛典型的徵兆,暫時就會將疼痛的原因歸入此筐筐內,猜測可能是因腸絞痛所引起的不適。」

 

 

腸絞痛的症狀會自行改善

腸絞痛好發於新生兒,尤以出生後4~6週最常見。許多新生兒都曾有過腸絞痛,但一般等到2、3個月大時症狀就會逐漸改善,比較慢的則等到4~6個月時症狀就會消失。腸絞痛之所以會自行消失,張芳瑗醫師指出,一般推測可能也與腸道功能發展已趨於成熟有關。腸絞痛是否會留下後遺症?由於腸絞痛並不是器官性的疾病,所以症狀消失後,也不會留下任何後遺症,家長不用過於擔心。倘若2、3個月後症狀仍然不見好轉、甚至影響到嬰兒的生長發育,就很可能不是腸絞痛,而必須考慮腸道異常、乳糖不耐、牛奶蛋白過敏等其他問題,需要進一步作評估檢查。

 

 

並不一定發生於半夜

聽說腸絞痛大多發生於半夜?張芳瑗醫師表示,其實腸絞痛不一定發生於半夜,而是任何時段都有可能。家 長之所以認為腸絞痛好像都在半夜發生,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夜晚大家都準備要睡覺,嬰兒哭鬧不止較容易被爸媽注意到;另一方面,白天時小嬰兒也容易被各種活動 與刺激分散注意力,可能比較不會只專注在腸絞痛帶來的不適感上。不過也有人說半夜的腸胃道比較敏感,但這點目前並沒有完全獲得證實。當腸絞痛在半夜發生 時,老一輩可能會迷信「嬰兒半夜哭鬧,會不會是被『驚』到?或是看到什麼『不好的東西』了?」若是長輩或爸媽想帶寶寶去廟裡拜拜祈求或收驚,尋求心理上的 支持,這些對寶寶沒有傷害性的行為,張芳瑗醫師表示並不反對;不過若是喝符水或是給寶寶服用來歷不明的藥物等,這些做法就不太適宜。

 

 

寶寶哭鬧時,是否伴隨這些症狀

由於許多新生兒都有腸絞痛的問題,所以讓家長很容易就將寶寶定位於「因腸絞痛而哭鬧」。也要提醒爸比媽咪,要留意哭鬧發生的時間及頻率、寶寶的症狀、是否伴隨嘔吐或腹瀉(甚至解血便)等情形,以免以為是腸絞痛,其實是家長忽略了寶寶的其他症狀導致延誤病情。

 

 

如何減緩腸絞痛的不適感

 雖然知道寶寶大一點之後,腸絞痛症狀會自行消失,但每天看到寶寶哭得聲嘶力竭,家長還是會很捨不得。該如何減緩腸絞痛的症狀呢?

 

方法1:重溫在子宮裡的蜷曲姿勢

大 人可將寶寶抱在懷裡,讓他的腿部弓起、使其身體略呈屈曲狀態,如同在子宮內的姿勢,並讓寶寶聆聽爸媽的心跳,藉由親子肌膚接觸的模式來安撫寶寶。一手抱著 寶寶、另一手可輕拍他的背部,也可溫和地出聲安撫他。這樣做可以穩定寶寶的情緒,但前提是爸媽本身不能過於慌亂或緊張,不然也會將緊張的情續傳遞給寶寶。

 

方法2:腸絞痛腹部按摩法

將寶寶放在床上平躺。家長先將雙手搓熱(或是用一條毛巾沾些溫水),再用一手的手掌心以順時鐘方向,繞寶貝肚臍1公分外作環狀按摩。按摩時手掌必須稍微用一點力輕壓,不要只是摸摸肚子表皮。一次約按摩5~10分鐘,並可與方法1、3交互使用,直到寶寶的肚子發出咕嚕聲、排氣或排便為止;要是寶寶不再哭鬧,也可以停止。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按摩時別讓寶寶穿太多或太緊的衣服勒住肚子,可先將衣服掀至肚皮上。

 

也可用薄荷油來輔助按摩。做法為先將薄荷油塗抹在手上,再輕輕搓開。薄荷油適量即可(約5元硬幣大小),不要塗抹太多,以免適得其反。

 

 

為什麼要順時鐘按摩?

按摩的目的為幫助寶貝排氣、促進腸道蠕動,因大腸的走向為順時鐘,順著大腸的走向按摩可減輕腸道的過度收縮與壓力。按摩時動作要放慢,不要以太快的速度按摩喔!

 

方法3:直立式托抱法

可用一手托住寶寶的頸部、一手托住屁股,讓寶寶直立式倚靠在媽咪肩膀上,這是小嬰兒相當喜歡的抱法。這種直立式抱姿也可與方法1、2交互使用,好處是在變換不同動作的過程中,寶寶較容易排氣。

 

 

哺餵母乳,降低腸絞痛的發生率

研 究顯示,哺餵母乳比較不會引起腸絞痛反應,因母乳中的蛋白質較易消化與吸收。對於一些較敏感的寶寶而言,牛奶蛋白可能會引起嬰兒腸絞痛的症狀,如果媽咪本 身無法哺餵母乳,則可改試使用水解蛋白的配方,以減少大分子牛奶蛋白對寶寶腸胃道的刺激,也許較能減少腸絞痛發生的頻率;對於餵母乳的媽咪而言,平時飲食 也要注意不要吃太過刺激性的食物,少吃辛辣的食物或海鮮、巧克力、堅果類等高過敏原的食物。由於腸絞痛不是器官性疾病、症狀也會隨著時間自行緩解,所以醫 師在詳細評估檢查及給予家屬衛教資訊後,會建議定期追蹤寶寶生長情形,通常不需要使用藥物。若經由這些方式輔助,仍無法安撫寶寶,則可請醫師開立消脹氣及 緩解腸道痙攣的藥物,以減少其不適感。

 

 

判別腸絞痛,須先排除腸套疊

腸套疊的特徵是孩子經常會哭鬧一陣、又休息一陣,再繼續哭鬧,這是因為腸套疊指的是小腸與大腸套在一起,當腸道收縮時,就會引起劇烈的疼痛感,甚至合併嘔吐、解出像草莓醬的血便。不過新生兒出現腸套疊的機率較低,好發年紀通常為6個月~2、3歲的孩子。造成腸套疊的原因目前仍不明,但若不及時就醫處置,腸子可能就會壞死。由於腸套疊會造成嚴重的後果,所以在判定腸絞痛前,要先排除是腸套疊的可能性。

 

 

 

 

張芳瑗

學歷:長庚大學醫學系

經歷:臺北榮總小兒腸胃科研究醫師

 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主治醫師

現任: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筑筑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