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在博客來閒逛時無意間看到一本挺不錯的育兒書 "養出有抵抗力的孩子",於是也開始推薦給周遭的好友同事們,大家於是開始輪流敗讀這本書,現在終於又回到我的手上,但好書就是要share給大家,在這邊奉上了我的讀後重點整理,希望可以幫到大家。不過請要有禮貌,要帶走的話請通知一下,並且註明出處唷!! 當然,若有甲意的話可以去買感冒後,孩子會變得更強:
孩子越小越容易感冒,開始團體生活後,就是父母親惡夢的開始,但一次又一次的感冒後,孩子會在
體內製造出各種不同的抗體,對抗病毒的戰鬥力也會提升,三歲之後,就會變得不容易感冒。發燒不是壞事:
小孩子發燒幾乎都是跟病毒和細菌有關,那是身體為了與細菌及病毒作戰,而故意升高體溫的。就算
是40度的高燒連續幾天,也不會由於發燒而對大腦產生危害,或者留下後遺症。家長或許會擔心,但
體溫的高低與疾病的嚴重性是沒有關係的。咳嗽、流鼻水、嘔吐、腹瀉,都是身體的防衛反應:
這些症狀本身並不是壞事,不好的是病毒以及細菌。把病治好的,是藥物嗎?
止咳、止流鼻水、止痰(醫院所開的感冒藥)等等這些藥物,並不是用來治療感冒本身,或是縮短感冒
時間的藥物,而是壓制咳嗽、流鼻水及痰等症狀的藥物而已。大多數的小兒科醫師都認為「並不是自
己把小孩子醫好的,小孩子會靠自己的力量痊癮,醫生只是小小幫忙一下而已」。因此吃藥要小心謹
慎。孩子都有很強的恢復力:
照顧小孩最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相信小孩的自然治癒力。但家長為了想讓小孩快點好,會給很多食物,
勉強吃東西是很痛苦的,大人一樣小孩也是一樣的,並不是吃很多食物,就能快點恢復,這時候不必
考慮營養的問題,能吃就好,就算是都不吃也沒關係,只要好好的攝取水份就可以了。了解疾病的發展過程,就能安心照顧孩子:
如果知道接下來小孩會出現哪些症狀,高燒會持續多久,只需要補充水份讓他在家好好休息就沒問題
等事情的話,家長就可以放心。
退燒 好熱好難過
惡寒
有點異樣
頗有精神
精神飽滿
病好了 沒有食慾、降溫 加溫 開始發燒 病毒增加 病毒入侵居家照護的關鍵字就是「水」:
小孩生病的時候關鍵都是「善於利用水」,而絕不是「吃藥」。發燒是身體與病毒及細菌作戰的證明
為了與病毒及細菌作戰,大腦才下報指令,命令體溫升高。小孩兩歲以前的正常體溫是37.5度以下
,但洗澡、哺乳、吃飯之後,哭泣及身體動來動去之後體溫都會升高。小孩子有時候會發燒超過40度,那是因為小孩的體溫調節功能尚未發展成熟,所以不必太擔心。
是不是應該要馬上送急診? 拿不定主意的時候該怎麼辦? 判斷的基準是,出生過後三個月的嬰兒,
如果心情看起來不錯,就算發燒也不必太著急。心情好是指「能吃、能睡、能玩」但仍需要觀察
看是否需就醫。媽媽們的「好像跟平常不太一樣」的直覺是很重要的。有家長擔心「持續發高燒,會不會把腦袋燒壞?」所以給小孩吃退燒藥。但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。
就算不使用退燒藥,其實也是可以把小孩治好了,但為了讓小孩比較舒服輕鬆一下,退燒藥是可以
吃的。不過退燒藥的藥效只是一時的,當藥效過了之後,體溫還是會上升,因為發燒是身體的防衛
反應,用藥去抑制發燒的話,有時反而會延誤治療。突然發高燒引起的痙攣若持續5分鐘以上,或是雖已停止,但意識不清楚、視線不集中、樣子看
來有些奇怪時,就要馬上送醫。感冒不會因為泡澡而惡化,也不會因為泡澡之後流汗而早些好轉。
最後重點就是在於: 讓孩子能夠安靜舒適地休息、注意經常補充水分。食物的部份則是「給小孩喜歡的
食物」,如果孩子說很冷的時候,就幫他保暖。如果說很熱的時候,就讓他涼爽些。不要忘了補充水分。咳嗽是肺部的守護者
並不會因為咳嗽惡化而變成肺炎或是氣喘,媽媽們不必太擔心,用「加濕、保暖、補充水分」的
方法 ,幫助小孩子度過。會一直流鼻水及咳嗽的理由之一,是因為孩子還小的關係,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。跟發燒一樣,
咳嗽也是防衛身體的重要反應。
吃藥抑制咳嗽的話,就等於是中止了身體要把痰趕出體外的正常行動,這種作法並不好。由於咳嗽不易入睡,或都睡到一半常醒來,這種情況就要趕快看醫生。即時沒有影響睡眠,但
超過七天以上的話,也不要斷定「單純的感冒,過幾天就會好」,還是去看醫生比較好唷!有很多孩子在兩歲以前雖然不斷的發出喘鳴聲,但隨著身體的成長,氣管變寬,上了小學之後,
情況就完全好轉了。不過也有些小孩情況未能改善而被診斷出是氣喘。
最後重點在於: 因為痰而引起的咳嗽,多喝水的話就能輕易把痰吐出來,加濕及保暖很有效果,睡覺時也可以戴著口罩。藉由鼻涕,把細菌跟灰塵都排出去
鼻子,是將空氣吸入,再呼出的場所。但並不只是單純讓空氣通過而已。鼻子會將空氣加濕及保溫
,再將濕潤的、溫暖的空氣送進氣管裡。細菌等物質會附著在鼻涕上被排出體外。鼻涕雖然很髒,但若是吃藥將鼻涕完全阻絕,反而會擾亂身體的運作系統,也會將身體造成影響。
嘔吐是代表有害東西進到肚子裡
小孩子會吐通常是因為「肚子的感冒」急性腸胃炎。有時嘔吐也會伴隨發燒現象,嘔吐原因來自於
肚子時,是因為身體要把進到胃裡的有害物質趕出來,所以不要止吐,比起止吐更重要的事是,
注意不要讓嘔吐物哽在喉嚨裡。
吐的時候把小孩抱起來,輕輕的撫摸背部,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再吐時,可以躺下並將上半身稍稍
墊高,臉朝側邊。若懷疑是肚子的感冒時,吐之後的三到四小時之間,切記不要給小孩喝任何東西。胃裡的東西吐
光了之後就不會再吐了,如果慌張的讓孩子喝下東西,反而增加吐的次數。嘔吐的時候,的確非常需要水分的補充,若能一點一點的從口中喝下去,那就沒有必要打點滴。
肚子感冒時,只要花幾小時,想吐的狀況就可以改善,在那之前不要讓小孩子吃或喝任何東西,
能做的就是等待。之後讓小孩子從少量的東西開始補充,少量多次,若還是很想吐,而且喝不下
任何東西的話,再使用止吐栓劑。
並不是要讓小孩子吃下很多東西,而是為了讓他們補充水份。病毒性腸胃炎很多是從嘔吐物及大便受到感染,處理時要多注意。被弄髒的東西要用熱水及含
氯漂白水清洗,才能殺死病毒。把敵人從肚子裡趕出去!
造成小孩子腹瀉的原因,不外乎是病毒跑到肚子裡的「肚子的感冒」及吃到含有壞菌的食物。
腹瀉是將病毒、細菌及有害物質逐出體外的防衛反應,這樣情況通常會持續幾天到一個禮拜。
最重要的是,要補充因為腹瀉而流失的水分及鹽分。並不是因為喝很多水
而腹瀉,而是要把水補回來。
要止瀉而吃止瀉藥,就等於是把將壞菌趕出體外的行動中止一樣的道理。但「整腸劑」則是將
好菌送到肚子裡,有整頓腸道的功能。拉肚子期間,與其給小孩子他討厭而不吃的食物,不如給他他想吃的東西,不需要刻意去減少分量。
有食慾的話證明家長不需擔心。
如果是那種吃下東西會使病情惡化的腹瀉,小孩子也不會有食慾的。但其實,不會因為吃東西而
讓腹瀉更嚴重。身體水分不足時,防止身水份再流失的機關(主要是腎臟)就會啟動。因此,小便的量就會減少。
如果是小孩子的話,大半天都沒有小便的話,就必需要考慮有脫水的可能性。有脫水狀況會沒有
精神、眼睛凹陷、皮膚出現紋,嘴巴乾乾的,就算在哭也沒有眼淚,要送醫。發燒時候的水分補充,麥茶也好、離子飲料也可以,母奶或是牛奶也都可以,當腹瀉情況嚴重時,
單單只是水分補充是不夠的,鹽分的補充也是很重要的。這時若是有ORS(口服脫水補充液)的話
比較理想(此外流大量的話也是補充這個),含有很多果汁原汁的 飲料,會讓腹瀉更嚴重。
ORS 製作方法: (也有市售品) 食鹽半小匙(3g)、砂糖四大匙半(40g)、熱水冷卻一公升,加入檸檬汁或葡萄柚汁調味更口入口
便便的麻煩:
真得生重病時,除了便便的變化以外,身體也會出現其它的訊號。所以,如果小孩子跟平常一樣情緒不錯的話,家長就不必太擔心。就算兩三天都沒有大便,只要小孩還是有精神的喝奶,就不用心。要讓便便順,就讓小朋友多喝點水,多吃些豆類、海藻類等纖維多的食物。請循序漸進的給予小朋友離乳食品。肌膚的麻煩:
重點就是「水」,而支援皮膚防護壁功能的「油」也同樣重要。
雖然嬰兒身體很小,就身上會出汗的毛細孔卻是跟大人一樣多,所以嬰兒非常容易「出汗」。預防汗疹的第一步,就是讓嬰兒穿薄一點的衣服,以免出汗過多。
剛出生的嬰兒,因為汗腺尚不發達,所以不會流汗。隨著孩子的成長,汗腺漸漸發展,就會變得能夠流汗了。廁所、夜尿:
不是「把尿布拿開」,而是「自己離開尿布」,何時能夠停止包尿布,每個小孩都不一樣,並不是早點脫離尿布就比較優秀,很晚才拿掉尿布就比較笨拙。
最近漸漸形成主流的想法是,最好在小孩子長到大概能夠按照大人說的話行動以後開始訓練,即使在孩子兩歲以後才開始也不遲。與其說「不行穿尿布」不如讓他們感覺「在廁所尿尿是件舒服、快樂的事」。
Q & A
嬰兒想睡覺的時候,為什麼會哭鬧呢?
事實上,所謂的想睡覺,就是然意識清醒程度低下的狀態。處在這種狀穌下,情緒會變得激烈,
感情會直接宣洩出來。母奶,要喝到什麼時候?
乳房對孩子心靈的安定而言,是非常重要的。過了一歲之後,從離乳食品到一般食物,有時會受到
周圍的人的質疑「你母奶要餵到什麼時候?」但是,如果小孩自己想喝,就讓他喝,小孩子有好好
的吃飯,體重也順利增加,就算喝母奶到兩三歲也不用擔心(也有一種說法指出,母奶會順應小孩
的成長,所以在還能泌乳的期間內,就可以讓小孩喝)。就算要離乳,也要讓孩子清楚了解,就算
不再給他喝母奶,媽媽的愛也是不變的。小朋友邊吃邊玩,該如何是好?
「邊吃邊玩」大概是從十個月大開始,一歲之後更會不守規矩。這種舉動並不是任何頑皮,也不
是故意找媽媽麻煩。小孩子有這樣的舉動,就表示小孩子的心智已經成長到那個階段了。早點就醫就能早點治癒嗎?
在醫生之間流傳著一句名言「越後面診療的醫生越是名醫」。症狀還沒有完全表現出來的初期,
一般只能認定是單純的感冒,但是後面再看診的醫生,因為有更多症狀出現,很容易就能診斷出
是肺炎。比起診所,到大醫院會比較快治癒嗎?
如果能了解大醫院的缺點(候診時間過長、每天的門診醫師都不同),那麼就會知道先帶到診所看
診是比較好的。其它媽媽說「感冒的時候,不要讓小孩吃抗生素比較好」是真得嗎?
就如同字面上的意思,抗菌藥就是把細菌殺死的藥物。不只是對身不好的細菌,就連常住在身
體內的好菌也會一併殺死。感冒有80%-90%是病毒引起的,但抗生素並不能殺死病毒。孩子喝奶喝得多,會不會得肥胖症?
其實不需要太擔心,等到開始學走路後,就會開始變苗條了,不過如果是很健康的跟生長曲線
一樣的體重增加的,不會有什麼問題。我家的小孩,飯吃得眼少...
美國非常有名的小兒科教科書中提到「一歲以後的小孩子,對食物會慢慢失去興趣,吃的東西
也會變少」,這也可能是因為發育變得緩慢,不再需要吃得像以前那麼多了(當然每個小孩個
性不同,也有過了一歲後反而吃很多的小孩)。棉被幫他蓋子又蓋,還是把棉被踢開。擔心小孩半夜著涼,自己反而睡得不好
因為晚上剛入睡的時候,身體需要排出體內的熱氣,小孩子的手跟腳都會變得很溫暖,蓋棉
被會很不舒服。就算把棉被踢開了,小孩子也會因為很熱,而在床上翻來翻去,重要的是要
在天要亮的時候幫小孩蓋被子,因為這時他才會覺得冷。
- Mar 30 Wed 2011 13:28
「養出有抵抗力的孩子」讀後重點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