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大寶寶開始長後面大臼齒(大約1歲半~2歲),已經有點懂但還不是很配合,可以採「十字固定法」-- 在沙發或床上讓寶寶平躺,頭放在媽咪大腿中間,兩手放在媽咪膝蓋下方,若是刷牙會抗拒得很厲害,又沒有其他人幫忙,可以再加個枕頭蓋在寶寶腿上,讓媽媽用小腿壓住枕邊固定腳。這個姿勢最重點是要固定好寶寶的頭(利用媽咪大腿,這樣不會硬抓受傷),並且讓媽咪兩隻手空出來,幫忙撥唇刷牙,看得清楚也比較不會刷到受傷。 小小孩開始有意見(2歲~4歲),可以也給他一把牙刷一起刷,平躺的姿勢,或是小孩坐小椅子,頭後仰靠在媽媽腿上的姿勢,最容易刷乾淨!! |
大小孩想要自己來(3~6歲),可是6歲以下的孩子,手靈活度還不夠,牙線的使用,或是一些比較難刷到的位置還是需要父母幫忙,可是大小孩不喜歡爸媽全程刷,我通常會跟小朋友說,刷完牙要讓爸比媽咪檢查一下喔,其實,還是由爸媽完成大部份的清潔啦! 學齡兒童(6歲以上),大部份已經自己完成,不過這時候一定要特別注意牙線的使用,還有四個角落恆牙第一大臼齒溝紋的位置要刷到!! |
|
| |
第三 牙線刮一刮 牙線的使用有兩個要點,「左右動一動」---把牙線放入緊緊的牙縫時,可以左右拉動的方式往下,不要用蠻力下壓,比較不會傷害到牙齦,也比較不會讓小朋友覺得不舒服;「前後刮三次」--- 刮!是牙線使用最重要的動作,一般使用時只有進去出來這個動作,只能清到食物渣渣,沒有把真正造成蛀牙的牙菌斑給清除掉,一定要前、後貼著牙齒各刮3~5次,不一定會看到清出很多的東西,也許只是薄薄一層黃白的垢,這就是數以萬計的細菌叢(牙菌斑)。 牙線的使用也儘量先由難清的後牙區位置先開始,後牙區一方面難清,一方面也比較晚換牙,趁小朋友一開始還比較配合時,先清四個角落大臼齒交界縫,再清上面門牙易蛀的交界縫。 |
|
|
牙線還有個妙用 --- 刮舌苔。小朋友的舌頭很敏感,如果用牙刷刷舌頭,或用刮舌苔的一些工具,常常因此就吐了,但舌苔太厚有時會有口腔異味,這時可以用牙線來幫忙,輕刮過舌面再漱一下口,就乾淨多囉!! | |
第四 牙刷請出來 牙刷選小一點的就好(刷毛約3 × 6排),因為食物精緻化,現在小朋友的牙弓骨骼大多較小,相對地牙齒排列擁擠,小一點的牙刷比較能旋轉清潔到各個角度。而且即使上小學了,也不用急著換成大人的牙刷,如果是屬於排列較不整齊,建議還是繼續使用較小的兒童牙刷
|
|
刷牙法歷年來有各式各樣的演變,橫向、旋轉、振動各有建議,不過對小朋友而言,貝氏刷牙法還是比較簡單容易清乾淨的選擇。刷毛以橫向方式,兩顆牙前後來回5~10次,刷毛與牙面呈45度角朝向牙齦(小一點的孩子因手動作還未成熟,可以直接橫向刷就好,比較容易做到)。 刷牙要照順序,才不會漏掉某一些位置沒有照顧到。前牙兩個面(唇側、舌側),後牙三個面(頰側、咬合面、舌側),在門診看到刷不乾淨的死角第一名 -- 上顎牙齒唇側;第二名 -- 咬合面溝紋,所以建議先由這兩個難刷的位置先完成,再完成其他的部份。
刷完當然要檢查一下囉!!牙醫師常用的方式是塗上紅色牙菌斑顯示劑,大一點的小朋友(5~6歲以上)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,幾個禮拜檢查看看刷牙的死角有沒有清乾淨,不過最建議的好工具就是萬能的舌頭!刷乾淨的牙齒舔起來是很平滑沒有顆粒感的,如果粗粗澀澀的牙面,大概就有一層牙菌斑囉,牙刷最好再多來回刷幾次。 |